“差”学校 看不见的精彩
http://www.gog.com.cn 12-04-11 09:07 贵州都市报
他们的未来在这里得到改变
一半兵营,一半学校。
在修文的将军山脚下,“藏”着一所特殊的职业学校——贵州国防军事职业学校第四教学部。
学校由两排共8间活动板房组成,有的板房甚至连玻璃都没有,只用一张报纸糊在窗户框上,算是挡风。但就算是这样简陋的教室,也是由老师和同学们亲自动手“一砖一瓦”修起来的,而图书室里的书柜,居然是学生们在外面捡的。
“80后”校长杨昌洪,带着他的教学团队,把这所简陋的学校一办就是8年,培养了近两千名学生,其中包括600多名“问题生”,这些学生的人生在这里得到蜕变。
她曾是“问题学生”
目前,学校拥有在校生400余人,对于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人来说,这所学校几乎是他们念过的条件差的学校。然而,他们还是心甘情愿留在这里。
学校图书室的墙上挂着一幅字,上面是陶行知的一句话,“有钱办学不算稀奇,我们要把没有钱的学堂办得精彩才算真本领。”
学生们说,这所特殊职业学校是他们读过的“精彩”的学校。
今年21岁的程星(化名),目前就读于这所职业学校的大专班。现在,她正在准备成人自考,向大学梦冲刺。
白净小巧,有些自来卷的头发,扎成一个马尾束在脑后,身穿一身整洁迷彩服的程星笑起来时,嘴边会泛起两个小酒窝,说话办事温文有礼。如果不是胳膊上依稀可见的文身痕迹,很难想象面前这个乖巧的女孩,曾经是一个让父母老师头疼的“问题学生”。
程星的父母都是公务员,母亲在44岁的时候才生下她。因为工作繁忙,加上是老来得女,父母的溺爱让她从小就有些“难以管教”。
初二的时候,程星结交了一些“爱玩”的同学。每天,她跟着这群被老师视为“洪水猛兽”的调皮学生不是去上网打游戏,就是四处游荡。渐渐地,除了夜不归宿的上网,程星还学会了喝酒、抽烟、打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初三的时候,她甚至因为跟父母赌气而离家出走。
眼看着女儿在歧路上越走越远,程星的父母却一点办法也没有。2008年,程星的父亲听说有一所军事化管理的职业学校,便决定将女儿送到这里来“改造”。
然而,在杨昌洪看来,“问题学生”的问题,并不在学生自身,而在于家长和社会。“家长给他们压力,学校老师不了解他们,他们就把自己封闭起来,很多学生也就因此自我放逐。”杨昌洪说,“学生来这里不是改造,而是让他们拥有重新适应社会的能力。”
把学校经营成一个家
但“改造”的初,并没有达到程星父母想要的效果。
刚刚进校还不到一个星期,程星就呆不住了。“学校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很差,我从小就娇生惯养,哪里吃得了这种苦。”程星回忆,她打电话威胁父母要回家,不然就翻墙逃跑。
程星准备离开学校的前一天,杨昌洪把她叫到办公室说,“听说你近有烦心事,我近也挺不顺的,我们一起在操场上走走,聊聊天吧。”本打算反抗到底的程星,听了杨昌洪的话,觉得“聊聊就聊聊呗”。
“你别看这些孩子一幅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那是他们给自己戴上了面具,其实他们的心里很脆弱,很怕受到伤害。”对于不接受“改造”的孩子,杨昌洪都愿意先和他们“聊一聊”。
没有人生的大道理,没有刻板的教训。杨昌洪和程星聊的都是他自己的故事,杨昌洪聊自己的办学史,讲自己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讲他怎样一步步走到今天的。程星才觉得,原来办这么一所学校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而校长也是个很能干的人。然而,杨昌洪却反过来夸程星,“你也很啊,你看你普通话讲得这么好,我们很多同学,甚至老师讲得都没你好。”
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夸赞的程星,听了杨昌洪的话,心里开始慢慢转变对于这所学校的认识。后,杨昌洪说,“你回家再好好想想,我把QQ和电话留给你,有什么事可以随时联系我。”
杨昌洪没有强留程星,而是选择了等待。“要让学生融入学习生活,首先要让学生认可老师、认可学校。给他们空间,平等地和他们交流。”杨昌洪觉得对于学生来说,老师是教授他们知识的人,但是更是朋友亲人。杨昌洪努力把学校经营得像一个家,“要让他们产生归属感。”
学会尊重
回到家后,在父母软硬兼施的压力下,又考虑到学校的校长好像还不错,几天后,程星决定:“暂时去里面混几年吧。”
然而个学期,程星仍然不适应学校的生活。但渐渐的,程星发现这个学校确实有些“与众不同”。
程星回到学校的时候,向杨昌洪提了一个条件,由于学校是军事化管理,每月只能外出两次,程星要求每周外出一次。
“我们虽然是军事化管理的学校,但是绝不强制学生去遵守纪律。”杨昌洪说,他当即就答应了程星的条件,“对于学生,强制只能让他们表面服从,但是心里却会越来越反抗,所以我们从来都是引导学生。但是当时我也让程星答应,试着减少出去的次数,比如前两个月,可以出去四次,然后慢慢减少次数,总有一天会达到学校的要求。”
程星按照“协议”去做了,果然,后自己要求取消了“外出特权”。“我觉得我还是不能跟大家不一样,而且校长做出让步,我当然也不能太过分了。”程星道出了自己妥协的心理。
“你别以为他们还是小孩子,喜欢调皮捣蛋就不需要尊重。尊重是相互的,你要尊重他,他才会尊重你。”杨昌洪总结道。
成长的必经之路
在杨昌洪和老师们的一次次沟通下,程星封闭的内心渐渐开始打开。半学期后,当军训教官的经历,彻底改变了程星的人生。
2009年,程星被派往镇上的初中,负责一个初二班级的军训。站在操场上,面对着几十个整齐列队的学生,听他们叫自己教官。“虽然我只比这些学生大三四岁,但是那时,我有生以来次,感觉到了什么叫责任。”程星说,我当时抛开了自己还在上学的身份,就把自己当成这几十个孩子的教官,“我对自己说,我要好好教他们。”
在杨昌洪看来,懂得承担责任,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他也把这一理念,贯穿到自己的办学的精神中去。
“让学生懂得什么是责任,你不能成天在教室里面跟他们讲。”杨昌洪说,要放手让学生去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自己体验什么叫责任,对他们来说也才是真正的成长。杨昌洪介绍,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学校会定期派学生出去当教官,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学生们管理自己的社团、班级。
也正是在这种责任的感召下,程星开始懂得为他人着想。
“我带的那个班是他们学校的重点班,成绩都十分。”程星回忆,然而长期的伏案学习,使得这些学生大部分都驼背,为帮助学生克服这个毛病,她训练学生们站军姿。
“站军姿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耗费体力的,有些同学就硬挺着,没有一个人叫苦请假。”程星说,从这些初中生身上,自己也学会了坚强。
几个星期的军训结束后,程星回到学校,“像变了一个人”。
她戒掉了抽烟、喝酒,并且参加了学校的学生会,从普通的干事做起。“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我觉得除了抽烟打架喝酒,我的人生还可以是另外一个样子。”程星说,她发现自己有能力去胜任一些工作,承担一些责任。在学生会,程星的组织管理能力被慢慢发掘出来,后成为学生会主席。
从让父母头疼的叛逆女生,到如今有自己理想、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乖乖女,程星坦言,是这所学校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如果不是学校和杨校长,我现在也许还是个问题女孩,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校园挂着一幅标语,“我们不在乎你的过去,我们更重视你的现在和未来。”程星觉得这不是学校的口号,而是老师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在这里,我学习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感受爱,和爱别人的能力。”程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