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毕业生填报志愿的余热还未散退,网上便掀起对各类学校和专业选择的大讨论,“千万别报体”意外走红。“千万别报国际贸易,因为听起来高大上,但还在国内混”、“千万别报广告设计,因为你会加班加到吐”、“千万别报环境工程,因为实习基地在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对于学姐学长的建议,部分掉档的学生倍感茫然与焦虑:报本科学校还是职业院校?
“千万别报体”网络走红。图片来源于网络
职业院校落榜考生的无奈选择
现实生活中,考生在考试失利的情况下,尽管对学校的选择迷茫、焦虑,但他们宁可选择学费昂贵的三本也不愿去职业学校。因为在人们意识里,“初中——高中——大学”,这才是标准的成才路径。职业学校似乎成了没能进入高中或大学的“无奈”选择。
“三本太贵了,家里支付不起,我也不想工作,就上职校吧。”报考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王郡表示,“这可能是最好的结果。”
“我想考公务员,但貌似政府招考对学历有明显限制,许多岗位都要求本科以上。我有能力考本科为什么要报职业学校呢?”超过北京理科二本线13分的李成硕对自己的成绩很满意。
“虽然职业学校毕业生更容易找工作,但工资起薪明显比本科毕业生低。对于职校的教学环境与管理就更不放心了,我们做家长的根本无法确定孩子是否能学到技能。”一家长向记者抱怨道。
已经工作7年的糕点师傅吕师傅对自己的学历很是苦恼:“做这行儿已经有几年了,确实喜欢这种带创意的工作。虽然目前工资待遇很高,生活过得挺好,但因为没有上过大学,跟自己上过大学的同学相比,明显感觉低一头,聊天共同话题也少,聚会总有些尴尬……这滋味儿,挺不好受的。”
类似种种,在对学生、家长还是社会工作者的采访过程中,他们对职业教育都流露出些许不认可的态度。如果整个社会都认为白领人士胜过蓝领工人、脑力劳动强于体力劳动,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毕业大学生不愿意做一线工作者了。
预期收益职业教育不如大学教育
与人们的认知形成剧烈反差的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数据大有逆袭普通本科教育之势。根据日前发布的《教育蓝皮书(2014)》显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专科生为79.7%,本科生为67.4%,硕士生与博士生为86.2%。从学校类型来看,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其次才是重点大学及普通本科院校。
另有统计显示,2005-2013年,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经费达1.23万亿元,年均增长25%,职业教育财政投入持续增加。然而,尽管国家高度重视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显不足。“上职校低人一等”、“社会地位低”、“职校学风不好”等这些观念似乎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那为何人们会对职业教育产生偏见呢?
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区域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刘丽芳教授,对此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看法:“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不足,究其主要原因是接受职业教育的预期收益较低。在现行教育体系下,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意味着选择高职院校。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办学历史、社会知名度、办学资源等远远不如位于高等教育金字塔塔尖的精英大学。职业教育仅仅能获得一技之长,就业面窄,多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就业,只能进入晋升机会少、福利待遇缺乏的次要劳动力市场,身为‘劳力者’角色。”
在刘教授看来,通过就读普通高中考入大学获得的高学历,可以敲开主要劳动力市场好工作的大门,进入职场生涯的良性循环。相比而言,接受职业教育在获得技能提升和社会阶层向上流动的预期收益就远不如大学教育了。
从“娃娃”抓起改变职业教育偏见
“升学至上”的理念仍然影响着现阶段的办学方式,成绩优异的学生选择攻读普通高中,再“顺理成章”地考入大学,这被认为是成功之道和必由之路。实质上,根据目前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大约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将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如果先前不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内容、环境、特点和素质要求,不了解就读职业学校的优势,他们何以选择职业学校?